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存储器系统解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541KB PPT 举报
"微机原理第五章的课件PPT,宋志平主编的教材配套课件,内容涵盖存储器分类及其特点、主存储器结构及原理、主存储器扩展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本章节主要探讨的是存储器系统,包括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扩展技术。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是CPU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关键环节。 首先,存储器分为两大类:主存储器(内存)和辅助存储器(外存)。主存储器,也称为RAM(随机访问存储器),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内存,通常包括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SRAM速度快但成本高,常用于高速缓存;而DRAM则集成度高、功耗低,是构成主存的主要部分,但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 SRAM的基本存储单元由六个晶体管组成,通过行地址和列地址译码器进行定位,并由读写控制电路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SRAM不需要刷新,但因为其高功耗和低集成度,主要用于高速应用,如CPU的高速缓存。常见的SRAM芯片有6116、6264、62256和628128等。 相比之下,DRAM的每个存储单元只有一个电容器,需要通过刷新机制来防止电荷泄露导致的数据丢失。DRAM的集成度更高,功耗更低,适用于大规模存储,但其读写速度较慢,如Intel2164和Intel21256等是常见的DRAM芯片。 辅助存储器,或称外存,包括硬盘、软盘、U盘等,它们存储容量大但访问速度慢。外存通常采用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如ROM(只读存储器)。ROM中的数据在制造时写入,一旦写入后就不能更改,常用于存储固定程序如BIOS或监控程序。 在存储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中,CPU通常配备高速缓存以提高性能,主存作为次一级的存储层,而外存则用于长期大量数据的存储。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储器的容量和速度都在不断提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高效的存储体系。 总结来说,微机原理第五章涵盖了存储器的多样性和工作原理,强调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配合,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通过学习这一章,可以深入了解存储器在微机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如何优化存储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