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系统架构升级与安全性增强:作业详情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314KB DOCX 举报
本次作业1是关于图像处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分析,由丁霄汉、陈云龙、曾婧和梁思宇四位同学共同完成。作业的重点围绕架构概述、非功能需求场景、效用树、ATAM分析以及质量属性进行。 1. 架构概述: 与第二次作业相比,这次的模块视图更为全面,包括了地面控制逻辑的备份模块,利用心跳机制监控主控逻辑的运行状态,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对于探测器端,由于航天元件的特性(低性能但高可靠性),未设置备份模块。为了提升系统性能,针对大尺寸航天照片的处理,采用了分布式数据服务器,优化了图像数据的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 2. 非功能需求场景与效用树: 分析了系统的敏感点和权衡点,如用户身份验证的重要性与可能的风险(如攻击侦测和通信加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控制指令和图像数据。同时,强调了对故障监测和恢复能力的需求,例如故障检测时间(A8)、地面控制模块的快速备份(A9)。 3. ATAM(Assessment and Tradeoff Analysis Methodology)分析: 通过ATAM方法对系统的各种属性进行了评估和权衡,涉及多个方面,如加密标准的升级(A1)、系统模块功能的修改(A2)以及跨平台移植的可行性(A3)。安全性方面,对攻击防御(A4-A6)和数据保护(A7)进行了深入讨论。 4. 质量属性: 本作业着重关注了系统的可修改性(A1-A2)、可移植性(A3)、安全性(A4-A7)和可用性(A8-A9)。在可修改性和可移植性上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限制,如时间成本和代码改动范围;而在安全性方面,强调了高强度(High)和中强度(Medium)级别的保护措施。 5. 个人小结: 各位同学分别总结了自己的贡献,表明了他们在理解并实现这些关键设计决策和安全策略方面的角色。 本次作业详细探讨了图像处理系统的架构扩展、性能优化、安全策略和质量属性管理,旨在构建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航天系统。通过团队合作,他们不仅满足了功能性需求,还对系统的关键部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