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运行与负荷管理关键概念解析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145KB PDF 举报
"这份资料是关于电力系统的复习题集,涵盖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负荷分类、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线路参数、变压器和发电机的等值电路、频率和有功功率调整、无功功率及电源等内容。" 1. 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包括保证安全可靠性、良好的电能质量和经济性。安全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应能够稳定运行,避免故障导致的大面积停电;电能质量主要指电压、频率的稳定,确保用户设备正常工作;经济性则涉及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2. 综合用电负荷是指各类用户消耗的总功率,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市政生活等。供电负荷在此基础上加上了电力网的功率损耗,而发电负荷则再考虑发电厂自身的厂用负荷。 3. 负荷的可靠性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一级负荷要求双电源供电,以确保不间断;二级负荷允许短时停电,可由双独立电源或专用线路供电。 4. 负荷曲线描绘了负荷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分析预测电力需求,优化发电计划。 5.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大接地电流和小接地电流两种,后者包括中性点有效接地、全接地、低电抗、中电阻和低电阻接地方式。 6. 电力线路参数包括电阻、电抗、电导和电纳,这些参数影响线路的功率传输和电压损耗。 7. 变压器的额定变比和实际变比是衡量电压转换比例的指标,额定变比为铭牌数据,实际变比取决于运行状态。 8. 发电机的出力受系统频率影响,频率下降可能导致发电机停转。我国规定频率偏差范围为±(0.2~0.5) Hz。 9. 有功功率调整分为一次、二次和三次调整,一次调整由发电机调速器完成,二次调整由调频器进行,三次调整涉及更复杂的功率分配优化。 10. 负荷的无功功率与电压成反比,电压降低时需增加无功功率供应以维持电压水平。综合负荷的功率因数通常在0.6~0.9之间。 11. 无功功率损耗包括并联电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损耗,无功功率源包括同步发电机、同期调相机和并联电容器、静止补偿机。 12. 中枢点电压是评价系统电压水平的关键指标,中枢点通常是电网的关键节点,其电压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这些知识点是电力系统分析和运营的基础,对于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优化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