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T成像技术研究:自适应网格细分与重建算法

需积分: 33 30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82MB PDF 举报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由上海大学的严佩敏撰写,导师为王朔中和莫玉龙,专业为通信与信息系统,主题聚焦于电阻抗断层成像算法的研究。" 在【总结与展望-郁离歌的awd线下攻防经验】这个主题中,虽然标题看似与IT攻防相关,但实际内容涉及的是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EIT)技术,这是一种无创无害的医学成像技术,利用人体阻抗信息进行功能成像。EIT图像重建是其核心难题,因为这是一个严重病态的非线性逆问题。 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 1.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网格细分的EIT图像重建方法。通过对局部进行细分,不仅提升了重建图像的精度,还降低了存储需求,特别是在提升局部成像空间分辨率方面表现优秀。该方法通过相邻阻抗变化来确定细分单元,避免了盲目细分的问题,相较于之前的算法,具有更简单的实现方式。 2. 针对静态EIT图像重建,论文提出了两种优化算法:基于指数加权矩阵正则化的算法,通过调整Hessian矩阵的条件数改善了算法的收敛性,弥补了Tikhonov正则化MNR算法的效率问题;另一种是基于Newton迭代思想的非线性共轭梯度迭代算法,有效解决了大数据量EIT成像系统计算量大的问题。 3. 对动态EIT图像重建,论文引入了线性共轭梯度迭代算法和改进的敏感系数矩阵法。前者解决了大数据量图像重建的计算负担,后者通过阈值正则化特征值提高了目标区域的成像分辨率,尤其在改善中心区域阻抗变异成像精度上表现出色。 4. 论文还初步探索了复阻抗成像,对复阻抗的实部和虚部分别采用了敏感系数法,扩展了EIT的成像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新的算法和方法,还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显示了提高EIT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的有效性。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自适应网格细分、改进的正则化策略以及优化的迭代算法,克服了EIT图像重建中的各种挑战,为医学成像领域带来了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