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方法:历史、优点与应用

需积分: 9 3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2.07MB PPT 举报
"框架体系结构-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是一本深入探讨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简称OOP)概念和技术的专业书籍。该书主要阐述了面向对象方法的发展历程、动机以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优势和挑战。 首先,第一章介绍了面向对象方法的起源,从早期的Simula-67,一个开创性的人工智能编程语言,到后来的OBJECT、Liskov原则(关于继承的封装原则)、抽象数据类型(ADT)、CLU(C++的前身)、Smalltalk,这些都是面向对象思想的基石。随后,C++和Java作为重要的工业级OOP语言被提及,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的出现则标志着对软件设计可视化的重要进展,而Booch、Jacobson和Rumbaugh三位著名软件工程学家的工作也为OOP规范提供了理论支持。 引入面向对象的主要动机源自开发者对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可靠性、易维护性和管理性的追求。OOP强调问题域与软件代码的直接映射,模仿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使代码更具可读性和针对性。通过面向对象开发,软件复杂性得以降低,同时提高了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它的表述方式更贴近自然,将数据和功能紧密结合,使得分析和实现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相比之下,过程化方法(如结构化编程)则强调围绕过程组织系统,通过数据流驱动,过程和数据独立。虽然过程化方法简洁明了,但与面向对象方法相比,在处理复杂性、模块化和复用性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种框架体系结构,开发人员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构建软件系统,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变化和日益增长的需求。然而,理解并有效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并非易事,它需要对抽象思维、设计模式和系统架构有深刻理解,同时也需不断探索和应对OOP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如过度设计、耦合度过高等。因此,深入研究和实践是提升OOP技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