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K-Means聚类算法:原理、过程与应用
需积分: 3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2.21MB PPT 举报
K-means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在数据挖掘中的无监督学习方法,其核心目标是根据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将数据划分为预定义数量的类别,通常用于了解数据分布情况或作为其他复杂分析的前置步骤。该算法以划分法为基础,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定义与功能**:
- K-means是基于划分的聚类算法,它假设每个数据对象属于一个且仅属于一个聚类。
-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分析数据集的结构,提供数据的直观表示,以及作为特征提取和分类任务的预处理手段。
2. **工作流程**:
- K-means过程分为两个主要步骤:
- 初始化阶段:随机选择k个数据对象作为初始聚类中心(或质心)。
- 分配和更新阶段:循环进行以下操作:(a) 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并将其归入最近的聚类;(b) 更新每个聚类的质心,即新成员的平均值。
- 直到目标函数(如标准方差之和)停止变化,或者达到预定的最大迭代次数,算法终止。
3. **聚类结果的不确定性**:
- K-means的结果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不同的初始化可能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这是该算法的一个缺点,因为它可能陷入局部最优解,而不是全局最优。
4. **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 虽然以K-means为代表,但聚类算法还有其他类型,如层次聚类(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基于密度的DBSCAN,基于网格的划分(如K-d树),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如高斯混合模型)等。
5. **应用局限**:
- K-means对异常值敏感,不适用于非球形分布的数据,而且对于类别间的大小差异也很敏感。因此,对于非理想的数据集,可能需要其他方法进行调整或组合使用。
总结来说,K-means算法是一种基础但强大的聚类工具,尤其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简单分群。理解其工作原理和局限性,有助于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数据分析项目中。同时,结合其他聚类方法,可以提高聚类结果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012-01-09 上传
283 浏览量
2013-01-26 上传
2012-10-17 上传
2018-12-30 上传
2023-10-22 上传
2023-05-19 上传
2023-05-24 上传
巴啦啦小魔怪
- 粉丝: 2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