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C51单片机双机串行通信设计与调试

1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3 收藏 394KB DOC 举报
"双机间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设计与调试-毕业论文.doc" 本文档是一篇关于双机间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设计与调试的毕业论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实现两台单片机之间的有效通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这种通信方式对于构建分布式系统、远程数据交换以及嵌入式设备间的交互至关重要。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课题来源于实际应用需求,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单片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某些需要后台复杂计算、实时控制和通信的场景中,两个或多个单片机间的串行通信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可以灵活适应不同速度和距离的需求,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 1.2 研究现状及趋势 当前,单片机串行通信已发展成熟,包括UART(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等标准接口被广泛应用。随着物联网(IoT)的发展,低功耗、高速率和可靠性的串行通信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未来趋势可能涉及更高级别的协议栈,如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更灵活的波特率选择机制。 2.1 概述 论文中的系统设计部分,作者可能详细介绍了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全双工异步通信模式。89C51单片机因其丰富的资源和易用性,成为了此设计的首选平台。设计中,上下位机通过串行口直接交叉连接,数据从上位机的TXD端输出,直接由下位机的RXD端接收。 2.2 方案比较确定 在方案比较环节,作者可能对比了多种通信方式,如串行并行转换、RS-232、SPI、I2C等,最后选择了最适用于短距离、数据格式一致且电平兼容的直接交叉连接方式。对于长距离传输,论文提到了采用RS-232标准,并使用MAX232芯片进行TTL和RS-232电平转换,以增加通信距离。 3.1 设计方案 电路设计部分,作者可能详细阐述了如何配置89C51的串行接口,设置波特率寄存器以实现波特率可选,以及如何实现数据的正确收发。这涉及到时钟频率的设定,例如使用11.592MHz的晶振来精确控制波特率。 3.2 软件仿真 在软件仿真阶段,可能使用了如Keil μVision等开发环境,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作者可能通过串口通信协议的模拟测试,验证了不同波特率下的通信稳定性,并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排查。 4. 总结 论文最后总结了整个设计过程,强调了波特率可选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作者可能还讨论了设计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的方向,如抗干扰能力的提升、波特率的动态调整等。 参考文献和附录提供了更多详细的技术参考资料和实验数据,以支持论文中的理论和实践部分。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双机间波特率可选的串行通信设计,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开发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优化单片机之间的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