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原理与应用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2 1 收藏 17.33MB PDF 举报
"微波遥感原理" 微波遥感是一种利用微波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地球表面探测的技术。在遥感领域,微波遥感因其独特的性质,如穿透云雾、不受日照影响等,成为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手段。微波遥感原理主要涵盖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和在遥感中的具体应用。 微波的基础知识包括微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其波长与对应的频率之间的关系(由光速c=λf决定),以及微波的特性,如直线传播、反射、散射和吸收等。微波遥感利用这些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地表反射或散射的微波信号,来分析地表的物理特性,如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地形特征等。 遥感领域的应用则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主动遥感主要指的是成像雷达,它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接收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形成雷达图像。雷达图像的特点包括高分辨率、能穿透部分遮挡物,并且可以进行全天候、全天时观测。其中,干涉测量法是雷达遥感的一种高级应用,它可以用来测量地表的微小变化,如地面沉降、地震后的地表形变等。 被动遥感则是利用地表自然辐射的微波,例如微波辐射计,它测量的是地表和大气的热辐射,以此获取温度、湿度等信息。微波辐射计的数据处理包括图像的校准定标,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几何校正则涉及将图像数据转换到地理坐标系中,以进行精确的空间分析。 微波图像的目视解译和计算机分析是遥感信息提取的关键步骤。目视解译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识别图像中的地物类型和特征。而计算机分析则采用各种算法,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和变化检测等,自动化地处理大量数据,提高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微波遥感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测绘、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农业估产、海洋学研究等。对于研究生或本科生来说,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他们理解和应用微波遥感技术的能力。同时,该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学习微波遥感原理,提升在测量工程、遥感科学和技术、环境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波遥感的研究成果将持续更新,推动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