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SU算法详解:自适应二值化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9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2
1
收藏 58KB DOC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自动单阈值分割的OTSU算法,这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自适应计算方法,用于将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以简化后续处理。OTSU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分析图像的灰度级直方图,找到一个最优阈值,使图像分割后两个部分的信息熵之和达到最小,从而实现最佳的二值化效果。
该算法的C语言实现源于Ryan Dibble,后来得到了Joerg.Schulenburg和R.Z.Liu等人的改进和优化。在提供的代码片段中,首先定义了必要的变量,如图像指针np、阈值thresholdValue、直方图数组ihist,以及计数器i、j、k等。函数接收参数包括输入的灰度图像数据(image)、图像的行数(rows)、列数(cols)以及区域(x0, y0, dx, dy)用于计算阈值,以及一个调试选项vvv,决定是否输出调试信息。
函数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直方图数组并设置最小值gmin为255(最大灰度值)和最大值gmax为0(最小灰度值)。
2. 遍历图像,统计每个灰度级出现的次数,填充到ihist数组中。
3. 计算直方图总像素数n,以及两个子区域的像素数n1和n2。
4. 初始化两个部分的均值m1和m2,以及两个部分的累计像素值csum。
5. 遍历直方图,根据当前灰度级计算两个部分的均值、累计像素值、以及两个部分的熵差的平方(fmax)。熵差的平方与阈值选择有关,因为它衡量了两个部分信息量的不均衡程度。
6. 更新全局最大熵差的平方fmax,并找到对应的阈值sb。
7. 当遍历完整个直方图后,阈值thresholdValue即为使fmax达到最小的那个sb。
OTSU算法的关键在于动态调整阈值,寻找最优分割点,这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有效,例如在字符识别、医学图像分析、图像分割等任务中。了解并掌握这个算法的原理和实现,可以帮助开发者编写出更高效、精确的图像处理程序。
2019-08-13 上传
2016-07-05 上传
2022-09-23 上传
2013-11-22 上传
2009-03-18 上传
2024-01-05 上传
2022-09-20 上传
2023-02-10 上传
2023-02-10 上传
heshifu789
- 粉丝: 1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Angular实现MarcHayek简历展示应用教程
- Crossbow Spot最新更新 - 获取Chrome扩展新闻
- 量子管道网络优化与Python实现
- Debian系统中APT缓存维护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实践
- Python模块AccessControl的Windows64位安装文件介绍
- 掌握最新*** Fisher资讯,使用Google Chrome扩展
- Ember应用程序开发流程与环境配置指南
- EZPCOpenSDK_v5.1.2_build***版本更新详情
- Postcode-Finder:利用JavaScript和Google Geocode API实现
- AWS商业交易监控器:航线行为分析与营销策略制定
- AccessControl-4.0b6压缩包详细使用教程
- Python编程实践与技巧汇总
- 使用Sikuli和Python打造颜色求解器项目
- .Net基础视频教程:掌握GDI绘图技术
- 深入理解数据结构与JavaScript实践项目
- 双子座在线裁判系统:提高编程竞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