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与暴雨后龙池地区泥石流滑坡遥感动态分析

0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992KB PDF 举报
"都江堰龙池地区的泥石流滑坡体遥感动态演变特征的研究文章,由常鸣和唐川撰写,属于首发论文,探讨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以及2010年8月13日暴雨后该地区泥石流流域内物源变化情况,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方法分析了滑坡体积的增长,并强调了地震和暴雨对泥石流发生概率的影响。"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四川都江堰龙池地区在遭受"5.12"汶川大地震及其后续强降雨影响后的泥石流滑坡体动态演变。地震导致斜坡上大量碎屑物质堆积,成为了潜在的泥石流物源。2010年8月13日的暴雨引发了都江堰市48条泥石流沟的爆发。研究选取了龙池场镇的12条泥石流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对比分析了地震前后及暴雨后的物源变化。 通过对比2007年9月18日的TM影像和2009年2月10日的SPOT5影像,研究人员发现地震导致的滑坡体积从0.86×106立方米激增至42.30×106立方米,增长幅度达到4835.94%。进一步对比2011年7月的WorldView-2影像,发现暴雨后滑坡体积再次增加至68.85×106立方米,增加了62.76%。这些数据揭示了地震和暴雨对研究区泥石流物源的显著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泥石流暴发的可能性。 遥感技术在此类研究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供大范围、高精度的灾害监测数据,还能有效识别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活动迹象。结合野外调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演变过程,为灾害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涉及汶川地震、泥石流、滑坡、动态演变、遥感技术,强调了这些因素在泥石流灾害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研究对于理解地震后的地貌变化,预测未来可能的地质灾害,以及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