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中的运行平台与方法论:概念映射与开发路径

需积分: 23 15 下载量 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在2011年的软件工程自考教材《运行平台-2011 王立福 软件工程》中,作者王立福,作为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深入探讨了软件工程的基础和实践。该书首先从概论出发,阐述了软件开发的本质,即它是将问题域(客观事物系统)的思维逻辑映射到不同抽象层次的过程,这包括问题空间的概念与解空间模型化的映射、问题空间处理逻辑与解空间逻辑的映射。 具体来说,书中提到的"距离"指的是问题域与解决手段(如编程语言、操作系统、中间件、J2EE、.NET和各种框架)之间的差异,这些运行平台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起到桥梁的作用,使得开发者可以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建立和表达系统模型。例如,使用VB(VC)进行程序设计时,会涉及到数据抽象,通过对象模型(如对象=F(张山))来表达问题空间的概念,这是结构化或面向对象方法的重要应用。 另一方面,处理逻辑的抽象也是关键环节,如计算学生成绩的例子中,结构化方法被用来规约问题,形成可执行的计算逻辑。在此过程中,UML(统一建模语言)作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工具,支持多视角地建立系统模型,它提供了诸如交互图(例如H(计算学生成绩))这样的工具,用于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 CMM(能力成熟度模型)则被用来评估和提升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和系统的可靠性。书中列举了多种软件开发方法学,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方法以及维也纳开发方法(VDM),它们提供实现开发过程的具体路径和指导。 这本书强调了理解软件开发的深层次含义,包括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环节,如需求分析、系统规格说明、开发方法选择、过程管理和支持技术等,这些都是确保软件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为自考和实际工作中软件项目的成功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