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水热特征与气候变化研究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399KB DOCX 举报
"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活动层水热特征分析" 这篇文档主要探讨的是大兴安岭湿地多年冻土区的水热特性,这是地球冰冻圈研究的重要部分,因为冻土的存在、分布及水热状态对陆地-大气的能量交换、碳循环、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深远影响。湿地作为地表过湿或常有积水的区域,其储水功能促进冻土中冰晶的形成,同时,寒区湿地的植物根系和下方的泥炭层通常位于冻土活动层内,这使得湿地对大气与冻土间的水热交换、土壤内部的水热平衡及迁移过程产生显著作用,进而产生强烈地貌和生态水文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据IPCC第五次综合报告,自1880年至2012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这一升温趋势在中国东北地区尤其明显,导致多年冻土退化,表现为地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增加、热融湖塘扩大、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中高纬度冻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二大冻土区,已有多项研究关注此地区的地温变化,包括冻土与生态系统(如植被、动物群落、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森林火灾和人类活动(如工程建设)对冻土的影响。 在松花江流域和吉林等地的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土体冻融过程的时空变化,发现冻土深度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随着纬度的升高,冻结深度和冻结指数增大。同时,有研究显示过去50年间,黑龙江省冻土厚度平均减少了12.86cm,东北地区的负积温呈上升趋势,且增温率从西南向东北递增。另一研究指出,1950年至2010年间,东北地区的冻土面积大幅缩减,冻土南缘向北移动,进一步证实了该区域冻土退化的事实。 然而,尽管这些研究揭示了区域冻土变化与气温间的关系,但关于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冻融过程的水热特征的讨论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监测网络的数据,深入研究湿地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冻融过程,以期理解其水热动态,评估冻融循环的影响,分析活动层厚度变化特征,以及探讨冻融对湿地环境及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这样的研究将为湿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