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微服务详解:从单体到微服务的演变

1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786KB PDF 举报
"分布式微服务学习总结——分布式微服务概述" 本文主要探讨了分布式微服务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化的App发展过程,展示了后端系统架构的演变,从单体架构到分布式微服务的转变。作者在学习springcloud和dubbo后,对分布式微服务的理解进行了总结,旨在深化自身对这个领域的掌握。 一、前言 作者提到,虽然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分布式微服务的视频教程,但希望通过写作博客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作为一个初学者,作者理解分布式微服务的过程中参考了其他博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二、传统的App发展进程 以一个名为“追梦”的App为例,起初采用的是单体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所有服务都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初期能够满足快速开发和上线的需求。然而,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用户量的增加,单体架构的问题逐渐暴露: 1. 开发效率下降:随着功能模块增多,代码维护变得复杂,小需求的修改需要全系统部署。 2. 运维复杂度增加:一旦出现问题,所有应用需要重新部署,增加了运维负担。 3. 扩展性受限:当访问量增大时,单体架构难以有效应对,升级硬件只能暂时解决问题。 4. 应用边界模糊:随着新服务的加入,系统逻辑变得复杂,数据库表结构共享,重构和优化困难。 三、转向分布式微服务 面对单体架构的挑战,开发者开始考虑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在分布式微服务中,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数据库和业务逻辑,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这种方式带来以下优势: 1. 提高开发效率:每个服务专注于特定功能,改动不影响全局,开发更高效。 2. 容错性和扩展性强:服务之间解耦,允许独立扩展,能更好地应对流量波动。 3. 易于维护:每个服务都有清晰的边界,便于测试和维护。 4. 横向扩展:当需要增加容量时,只需添加更多的服务实例,而不是升级整个系统。 然而,分布式微服务也有其挑战,如服务间的通信、治理、监控等问题,需要通过如springcloud和dubbo这样的框架来解决。 随着“追梦”App的用户量持续增长,作者意识到,从单体架构向分布式微服务的转型是必要的,以应对复杂性和可扩展性的需求。文章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让读者对分布式微服务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分布式微服务系列博客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