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栈:数据结构中的后进先出存储方式

需积分: 49 4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70KB PPT 举报
"顺序栈是一种利用顺序存储方式实现的栈数据结构,它在内存中占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从栈底到栈顶依次存放数据元素。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使用数组来实现顺序栈,栈底可以在数组的任意端点,而栈顶的位置会随着元素的入栈和出栈动态变化。栈顶由一个整型变量top来表示,top的值在元素入栈时加1,出栈时减1,以此维护栈的状态。 栈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线性表,具有“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的操作特性。在栈中,最后一个被插入的元素(最近的)将首先被移除。栈的操作主要包括入栈(Push)和出栈(Pop)。入栈操作是在栈顶添加元素,而出栈操作则是移除栈顶元素。此外,还有查看栈顶元素但不移除的StackGetTop操作,以及检查栈是否为空的StackEmpty等基本操作。 在顺序栈的实现中,由于存储空间是连续的,因此元素的插入和删除速度较快,但可能会遇到栈满的情况,即当栈顶指针top达到数组的最大边界时,无法再进行入栈操作,这被称为栈溢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通常会在初始化栈时设定一个最大容量,如上述代码中的MAXSIZE(例如1024)。当栈满时,需要采取适当策略,如扩展数组大小或采用其他存储结构。 与栈类似,队列也是一种线性表,但其操作原则是“先进先出”(FIFO,First In First Out),即最早被插入的元素最先被移除。队列的应用场景广泛,如任务调度、缓冲区管理等。 栈和队列的抽象数据类型(ADT)定义了它们的数据对象、数据关系以及一系列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判断是否为空、插入、删除、获取栈顶/队首元素、销毁、清空以及求长度等。顺序栈和链栈是栈的两种主要实现方式,链栈则使用链表作为底层数据结构,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尤其是在处理动态扩容问题时。 在C语言中,顺序栈可以通过结构体和数组来表示,如上述代码所示,定义一个结构体包含一个元素数组和一个top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和数组来实现栈的各种操作。在实际编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通常会加入错误检查和边界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