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背痛患者脑电信号复杂度分析:样本熵算法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4.97MB PDF 举报
"基于样本熵算法的下背痛患者脑电信号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样本熵算法来分析下背痛患者的脑电图(EEG)信号,以寻找潜在的诊断指标。下背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分为腰椎间盘突出(LDH)和非特异性下背痛(NLBP)两种类型。研究中,作者郑翠凤等人通过对比分析了30例LDH患者、35例NLBP患者以及30例健康人的脑电信号,所有参与者在进行腹部收缩运动时被记录了脑电活动。 样本熵是一种衡量时间序列复杂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序列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越高。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LDH患者的脑电图样本熵值最高,其次是NLBP患者,而健康对照组的样本熵值最低。这表明,与健康人相比,下背痛患者的脑电活动具有更高的复杂性,可能反映了神经系统的异常反应或调节机制的改变。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发现,研究团队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LDH组与NLBP组在五个特定脑电导联(F7、T7、O1、O2、F4)上的样本熵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LDH组与健康组在12个导联(F7、F3、FC5、T7、P7、O1、O2、P8、T8、FC6、F4、F8)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明,不同类型的下背痛患者与健康人群的脑电活动模式在统计学上是有区别的。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样本熵算法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下背痛患者和健康人,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脑电图特征与下背痛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以期发展出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展示了样本熵算法在分析下背痛患者脑电信号中的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组间的样本熵值,揭示了下背痛患者大脑活动的复杂性变化,为理解和诊断下背痛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