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煤田益新矿晚侏罗世煤系沉积演化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258KB PDF 举报
"鹤岗煤田益新矿晚侏罗世含煤岩系沉积演化" 本文主要探讨了鹤岗煤田益新矿晚侏罗世时期含煤岩系的沉积演化特征,作者王辉、朱炎铭等人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相和沉积旋回,揭示了石头河子组和石头庙子组的沉积环境和成煤过程。 首先,鹤岗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其构造位置在完达山古陆西缘,表现为北北东向的构造趋势,受到南北向构造的显著控制。盆地东南部被依舒深断裂带西缘断裂切割,形成了一个残破的向斜构造。益新矿区作为鹤岗煤田的一部分,地理范围约为南北6.5公里,东西2.0公里,总面积13平方公里。 在地层方面,鹤岗盆地的地质构造分为基底和盖层两部分。基底由下元古界的黑龙江群、麻山群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构成,而盖层则由晚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地层组成。益新矿区的地层层序包括前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研究中特别关注的石头河子组和石头庙子组,被认定为滨湖—湖泊—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这种沉积环境表明,在晚侏罗世时期,益新矿区经历了从湖泊边缘到湖泊内部再到湖泊三角洲的演变,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煤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湖泊三角洲和湖泊沼泽化环境中大量植物的生长、死亡和堆积。这种茂盛的植物生长为煤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 沉积旋回的研究揭示了地层变化的规律,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变化和构造活动。通过分析这些旋回,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水动力条件、沉积速率以及沉积环境的动态变化。例如,湖泊三角洲环境通常伴随着河流输入的增加和湖平面的波动,这可能导致了煤层的分异性和复杂性。 此外,文章还指出,益新矿区的煤炭资源形成受控于晚侏罗世的远海内陆山间盆地成因类型,这种环境有利于煤炭的聚集和保存。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含煤岩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煤炭资源的分布规律和预测未来的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鹤岗煤田益新矿晚侏罗世含煤岩系的沉积演化研究,不仅揭示了该地区地质历史上的环境变迁,也为煤炭资源的勘查和开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通过对区域构造、地层岩性、岩相和沉积旋回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同时也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