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识别的深度学习波束形成算法对比研究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1.28MB PDF 举报
"这篇文献是关于学习型波束形成算法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提升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文章对比分析了三种专门设计用于增强语音识别的基于学习的波束形成方法:1) 使用神经网络预测从广义交叉相关(GCC)特征得到的波束形成权重;2) 基于神经网络预测时间-频率(TF)掩模来估计MVDR(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波束形成权重;3) 波束形成权重的最大似然估计。" 本文献主要探讨了在语音识别系统中,如何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改善信号处理效果,从而提高语音识别的准确率。波束形成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阵列天线或麦克风阵列接收并处理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信号,增强目标信号,抑制干扰信号。在语音识别领域,尤其是在噪声环境中,这一技术尤为重要。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神经网络预测GCC特征对应的波束形成权重。GCC是评估两个信号之间相位相关性的方法,通常用于双耳听觉模型和声源定位。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到如何根据GCC特征有效地调整波束形成权重,以最大化目标语音信号的能量,同时减少背景噪声。 第二种方法引入了神经网络预测TF掩模。TF掩模是在时频域中标识出语音成分的二进制掩模,它可以用来分离出目标语音信号与噪声。MVDR波束形成器则根据这个掩模估计最优的加权系数,以实现对目标语音的精确恢复,同时最小化其他非目标信号的影响。 第三种方法是波束形成权重的最大似然估计。这是一种统计方法,通过估计最可能产生观测数据的参数值来优化波束形成器。在语音识别场景下,这通常意味着寻找能够最大化识别概率的波束形成权重。 这些方法都试图在保持语音识别率的同时,提高系统的抗噪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作者们可以评估各种方法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该研究对于开发更高效、适应性强的语音识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车载通信、智能家居、智能助理等应用场景中,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准确性是关键的技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