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详解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41KB PDF 举报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知识点总结.pdf"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部分涵盖了一系列关键知识点,这些都是考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首先,数据模型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层次模型以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而网状模型则通过指针实现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模型是最常见的,它用表格形式表示数据,用公共属性来表达实体间的联系。 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特性,模式/内模式映象确保了物理数据独立性,即数据库的内部表示变化不会影响到用户对数据的访问。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管理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包括数据结构(如字段、记录等)、数据操作(如查询、插入、删除等)以及数据完整性约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数据冗余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性,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应尽量避免冗余以防止更新异常。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多样,包括数据定义、操纵、保护、存储、维护以及数据字典管理。DBMS通常由查询处理器和存储处理器构成,负责处理用户的查询请求和数据的存储与读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效率涉及资源使用、DBMS运行效率以及用户工作效率。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模式、外模式、内模式)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其中内模式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结构,模式反映了逻辑结构,外模式则是用户视图。通过模式/内模式映象,数据库可以实现物理独立性,即使底层存储发生变化,对用户来说数据的逻辑结构保持不变。 ER模型(实体-联系模型)是一种概念数据模型,用于描述信息世界中的实体、联系和属性。而在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中,任何对数据库存储的修改都会影响内模式,通过调整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射,可以保持模式的稳定,这就是逻辑独立性。 外模式是用户所见的数据视图,而冗余数据是指可以通过基本数据推导出来的非必要重复数据。网状和层次模型使用指针链表示实体间联系,而关系模型使用外键这一机制来实现联系,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准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数据库部分至关重要,考生应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