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订单成本核算:尾差处理方法与主数据设置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95MB PPT 举报
生产成本中心尾差结转是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订单成本核算时常见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两种处理方法:CO内部调整和FI手工调整。 1. CO内部调整(通过T-code KB11N): 这种方法适用于订单结算前的情况,当生产订单的成本在从生产订单流出到成本中心的过程中出现尾差,即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通过创建一个内部调整科目,如"尾差调整",将这种差异从生产订单A(可能是成本中心3001或特定成本中心)转移到成本中心ZHFCTR。这个调整旨在确保每个成本中心的账目准确无误,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在订单结算前完成这项操作。 2. FI手工调整: 对于不能通过CO系统自动处理或者结算后发现的尾差,可以采用FI(财务会计)的手动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会在"尾差调整"科目上记账,将差异从生产订单的成本转移到"其它应收款"科目。这种调整通常会在下个月进行,以便于后续的账务处理和调整。 文章中的虚构业务场景涉及一个集团公司的经营组织BPCN,控制范围BP01,公司代码BP01,以及一个专门负责组装自行车车轮的工作中心ASSEMB_2。成本中心7001用于车间费用,而5001用于仓库费用。生产过程包括准备、人工和机器作业,以及两个原材料(车轮钢圈和车轮轮胎)。通过一系列的主数据设置,如科目维护(T-code OB_GLACC12和KA23)、作业类型与次级成本要素(T-code KL03和KA03)、工艺路线(T-code CA03)、成本中心(T-code OKEON和OKENN)以及物料主数据和BOM结构(T-code MM60和CS03),企业可以精确地管理生产订单的成本核算,包括在制品核算和尾差的处理。 总结,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对于确保生产成本中心的准确成本核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大型制造企业来说,精细化的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升财务报告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