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与口型匹配:双模态驱动控制模型探索
需积分: 10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1
收藏 576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双模态驱动的汉语语音与口型匹配控制模型,旨在结合文本和朗读语音来实现更准确的口型同步和几何匹配,这对于机器人说话、动画口型以及多媒体交互等领域至关重要。研究者们在汉语语音与口型匹配方面已经做出了许多贡献,包括基于文本驱动的方法,如晏洁提出的唇形合成,王志明等的MPEG-4模型,赵震等的表情生成系统,孟庆梅等的口形系统,以及张小凤等的动态视位模型。然而,直接由朗读语音驱动的口型研究相对较少,林鑫等和蒋冬梅等则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使用MFCC和SVM进行音素识别和唇形合成。此外,协同发音的研究也得到了关注,如张磊的声学机理研究,周维的新嘴唇肌肉模型,以及李皓等的汉语动态视位模型。"
本文详细探讨了口型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语音与口型匹配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必要性。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双模态驱动模型,该模型结合了文本和实际的语音朗读信息,旨在提高口型匹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文本可以提供正确的口型视位,而朗读语音则用于确保口型的正确时序。通过对口型几何参数和时间参数的离散化处理,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汉语的发音特性来精细控制口型的动作过程。
国外对语音口型的研究历史悠久,已经形成了可视语音学科领域。相比之下,国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文本驱动的口型合成技术上。尽管如此,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进步,直接由语音驱动的口型研究逐渐受到关注。例如,林鑫等人利用MFCC特征和SVM进行音素识别,以实现语音到唇形的转换。而蒋冬梅等则进一步发展了语音驱动的口型动画技术。
协同发音现象,即不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张磊等人深入研究了汉语语音的协同发音机制,而周维则提出了一个新的嘴唇肌肉模型,考虑了发音之间的上下文关系。李皓等人的工作则专门针对汉语的发音特点,建立了描述动态视位的模型,以更准确地捕捉音节内和音节间的唇部运动。
这篇论文研究的双模态驱动模型是对现有汉语语音与口型匹配技术的补充和完善,其目标是提升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和逼真度,对于增强人工智能的交互体验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型可能应用于语音合成软件、智能机器人和虚拟现实等领域,为未来的语音与视觉信息融合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2021-01-30 上传
2019-09-18 上传
2021-02-14 上传
2019-09-08 上传
2019-09-07 上传
2019-09-06 上传
2019-08-16 上传
2019-09-11 上传
2019-09-11 上传
weixin_38744270
- 粉丝: 329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Java集合ArrayList实现字符串管理及效果展示
- 实现2D3D相机拾取射线的关键技术
- LiveLy-公寓管理门户:创新体验与技术实现
- 易语言打造的快捷禁止程序运行小工具
- Microgateway核心:实现配置和插件的主端口转发
- 掌握Java基本操作:增删查改入门代码详解
- Apache Tomcat 7.0.109 Windows版下载指南
- Qt实现文件系统浏览器界面设计与功能开发
- ReactJS新手实验:搭建与运行教程
- 探索生成艺术:几个月创意Processing实验
- Django框架下Cisco IOx平台实战开发案例源码解析
- 在Linux环境下配置Java版VTK开发环境
- 29街网上城市公司网站系统v1.0:企业建站全面解决方案
- WordPress CMB2插件的Suggest字段类型使用教程
- TCP协议实现的Java桌面聊天客户端应用
- ANR-WatchDog: 检测Android应用无响应并报告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