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AM工作原理与Bank结构解析
需积分: 31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1
收藏 1.06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SDRAM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时序,包括物理Bank和芯片位宽的概念。"
在深入理解SDRAM的工作原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个关键概念:物理Bank(P-Bank)和芯片位宽。P-Bank是内存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CPU的数据总线位宽相匹配,确保CPU能在一次传输周期内接收到所需的所有数据。早期的系统中,例如Pentium时代,可能需要多条内存条来达到CPU所需的总线位宽要求。
1. 物理Bank(Physical Bank)
P-Bank的概念源自于内存需要按照CPU的数据总线宽度来组织数据传输。当CPU的数据总线位宽为64bit时,早期的72pin-SIMM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168pin-SDRAMDIMM,能够单条提供足够的位宽。然而,P-Bank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内存类型,比如RDRAM使用的是通道(Channel),而在多通道DDR系统中,传统的P-Bank概念也被新的设计所替代。
2. 芯片位宽
SDRAM芯片自身也有位宽,决定了它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能传输的数据量。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考虑,通常不会制造位宽为64bit的单个内存芯片,而是使用多位宽较小的芯片并联工作来满足P-Bank的需求。例如,16bit的芯片需要4颗,8bit的芯片需要8颗,以构成64bit的总位宽,匹配大多数CPU的数据总线。
随着技术进步和系统需求的增加,一个系统可能需要支持多个P-Bank来扩展内存容量。每个P-Bank实际上是一组内存芯片的组合,它们的总位宽与CPU数据位宽一致,但单个P-Bank的容量可以是任意大小。当需要访问不同P-Bank中的数据时,控制器会切换到相应的Bank进行读写操作。
在SDRAM的操作时序中,包括了地址时序、命令时序和数据传输时序等关键步骤。地址时序涉及预充电、行地址选择(RAS)和列地址选择(CAS)等操作,这些操作确定了要访问的具体内存位置。命令时序则包含读/写命令的发送,以及预充电和刷新等维护内存状态的操作。数据传输时序则关乎数据在内存和CPU之间的高效传输,包括数据的有效时间、等待时间等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SDRAM通过物理Bank和芯片位宽的设计,实现了与CPU数据总线的匹配,并通过复杂的操作时序管理,保证了数据的快速存取和系统的稳定运行。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内存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0-01-14 上传
2009-10-15 上传
2011-05-30 上传
2013-07-31 上传
2010-04-27 上传
2013-07-29 上传
z060704108
- 粉丝: 1
- 资源: 2
最新资源
- 掌握JSON:开源项目解读与使用
- Ruby嵌入V8:在Ruby中直接运行JavaScript代码
- ThinkErcise: 20项大脑训练练习增强记忆与专注力
- 深入解析COVID-19疫情对HTML领域的影响
- 实时体育更新管理应用程序:livegame
- APPRADIO PRO:跨平台内容创作的CRX插件
- Spring Boot数据库集成与用户代理分析工具
- DNIF简易安装程序快速入门指南
- ActiveMQ AMQP客户端库版本1.8.1功能与测试
- 基于UVM 1.1的I2C Wishbone主设备实现指南
- Node.js + Express + MySQL项目教程:测试数据库连接
- tumbasUpk在线商店应用的UPK技术与汉港打码机结合
- 掌握可控金字塔分解与STSIM图像指标技术
- 浏览器插件:QR码与短链接即时转换工具
- Vercel部署GraphQL服务的实践指南
- 使用jsInclude动态加载JavaScript文件的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