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

需积分: 24 19 下载量 1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4.4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这种技术基于近场共振原理,通过调整发射和接收线圈至相同的谐振频率,实现远距离的能量传输。相较于感应耦合,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能扩大强耦合区域,传输功率和效率不再严格依赖于距离,且因其非辐射性质,对电磁环境的影响较小。文章提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06年提出的Witricity技术,以及后续的商业应用,包括为手机、电视等设备无线供电。此外,电子科技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深入研究了高效率的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旨在优化传输效率和应用场景。" 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是一种先进的能量传输技术,它基于物理学中的耦合磁共振原理。这项技术利用两个调谐到相同谐振频率的线圈,通过近场共振效应实现能量的有效传递。与传统的感应耦合方式相比,磁共振式传输能在更广阔的区域内保持强耦合状态,这意味着能量可以在超过线圈直径数倍的距离内有效传输。这种技术的关键优势在于,它不严格受限于传输距离,从而能实现更远距离的无线能量传输。 2006年,Marin Soljacic领导的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创性地提出并展示了基于强磁耦合共振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即Witricity。他们设计的自谐振线圈系统在实验中成功实现了远距离高效传输,当线圈相距2米时,60瓦的电力传输效率超过40%。这一技术的提出,不仅推动了无线电力传输的理论发展,还催生了商业公司“WiTricity Corp.”的成立。该公司在2009年的TED大会上展示了用该技术为多台设备无线供电的场景,展示了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的巨大潜力。 Witricity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无线供电,适用于不携带电池的设备,只要在源的无线供电范围内即可工作;二是自动无线充电,对于配备可充电电池的设备,当设备进入无线供电范围时,可以自动进行充电,无需人工更换电池。这一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已扩展到电视行业,如海尔公司在2010年推出的“无尾电视”,就是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电视终端的首次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则进一步关注了提高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效率的问题,这表明学术界正持续致力于优化这项技术,以满足更高功率、更远距离的无线能源需求,同时确保对电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这样的研究,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高效、更智能的无线电源解决方案,为无线设备提供更便捷、更可靠的能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