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解析赋值、分支、循环语句

需积分: 44 1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83MB PPT 举报
“赋值、分支、循环语句-编译原理龙书教材课件” 这篇内容涉及的是编译原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了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本语句结构,包括赋值、分支和循环,这些都是编程中最基础且重要的元素。在编译原理的学习中,这些语句的解析和转换对于理解和构建编译器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看赋值语句(S → id=E)。这里的“id”代表标识符,即变量名,“E”则代表表达式,通常涉及运算和变量组合。赋值语句将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赋给标识符所代表的变量。 接着是分支语句,这里包括两种形式:单分支(S → if B then S)和双分支(S → if B then S else S)。这里的“B”是布尔表达式,用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为真,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S),否则,对于双分支语句,执行else后面的语句(S)。 然后是循环语句(S → while B do S)。这个结构会在布尔表达式“B”为真的情况下重复执行S语句块,直到条件变为假。 此外,还提到了复合语句(S →{ L }),其中“L”代表语句列表(L → L ;S 或 L → S),这种结构允许我们把多个语句放在一起,用大括号{}包裹,形成一个整体,按顺序执行。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探讨如何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转换成机器可以理解的形式的学科。在这一过程中,编译器扮演着关键角色。课程的讲师辛明影强调了课程设计思路,包括自顶向下、问题驱动的方法,以及通过实验来拓宽课堂教学,旨在让学生不仅理解理论,还能实际操作。 课程内容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方面。这样的结构旨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编译器的工作流程,从识别单词(词法分析)到生成目标代码,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如何将源代码转化为可执行的机器语言,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相关预备知识。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编译技术能力,让他们能够设计和构造自己的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器,同时深化对计算机系统底层运作的理解。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提升编程技能,还能对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有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