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基础:王立福讲授的协作建模与开发方法

需积分: 31 73 下载量 10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北大王立福的《软件工程》自考课件主要探讨了软件开发的基础、过程、需求、开发方法学以及CMM模型,强调了软件开发的本质是将问题域映射到不同的抽象层。课件中特别提到了对简单协作建模和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的应用。" 在软件工程中,对简单协作建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手段,用于表达系统中由一组类共同完成的特定功能或事物的语义。通过类图,我们可以详细描述这些类之间的关系,包括继承、关联、聚合和组合等,这有助于理解和设计系统的架构。类图不仅可以用于表示逻辑结构,还可以在数据库设计中发挥关键作用。当需要对数据库的概念设计进行指导时,可以使用类图来建模逻辑数据库模式,这有助于清晰地定义存储信息的结构,并为后续的数据库实现提供蓝图。 软件开发的本质被定义为问题域到不同抽象层之间的映射,包括数据抽象和过程抽象。数据抽象是指将问题空间的概念转化为模型化的概念,如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通过需求分析形成计算的客体。而过程抽象则是将问题空间的处理逻辑转换为解空间的处理逻辑,通常使用结构化方法来实现,目的是构建可执行的计算逻辑。 软件工程的过程涵盖了多个阶段,包括软件需求分析、系统/产品需求规约、开发方法学的选择以及CMM(能力成熟度模型)的实施。软件需求及系统/产品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的起点,它们定义了产品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同时也是测试和验证的基准。软件开发方法学,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方法和维也纳开发方法,提供了实现这些过程的不同路径。 CMM模型则关注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保障,旨在确保开发出正确的产品或系统。它提供了一个逐步改进和成熟的过程框架,帮助组织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王立福教授的课件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软件工程的核心概念,强调了软件开发不仅是编写代码,更是一个涉及需求理解、建模、抽象和过程控制的复杂过程。通过对简单协作建模和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的学习,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