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F神经网络提升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精度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1.4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方法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精准农业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针对四川眉山地区约40平方千米的土地,选取了80个表层土壤(0-20厘米深度)样点,利用RBF神经网络技术来建立土壤有机质与空间坐标以及邻近样点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 RBF神经网络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它能够处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并且在数据拟合和空间插值方面表现出色。RBF2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克里格法(OK)和仅依赖于空间坐标的简单神经网络方法(RBF1),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具体来说,RBF2在样本A和B上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减少了9.87%和13.09%,以及1.97%和2.36%,即使在样本数量减少的情况下,误差减小幅度仍然明显,表明其对稀疏数据的处理能力更强。 此外,RBF2产生的插值图能更好地反映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这对于理解土壤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至关重要。这表明,结合空间坐标和邻近样点信息的神经网络方法能够更准确、迅速地揭示区域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具有实际价值。 文章使用了中图分类号S153.6+21和TP183,表明研究内容涉及土壤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领域,同时论文被标注为文献标识码A,表明其学术水平得到了认可。作者李启权、王昌全、岳天祥等人在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第1期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支持。
2018-04-30 上传
森林生态系统在区域碳循环与碳收支平衡中占据主导地位,准确有效地监测林地 土壤有机碳为土壤质量评价、林业可持续经营以及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遥 感监测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势,同时与实测数据结合又能很好地实现由“点”向“面” 的拓展,为林地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此,本文基于104 个林地土壤野外实测点,以ALOS影像为数据源,采用CASA (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型,结合Van't Hoff土壤呼吸模型的遥感估算法, 实现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反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考虑到山区地形阴影以及植被指数非线性特征可能对模型产生的干扰,研究 利用光谱增强处理后的闽值分割法,将原始遥感影像划分为A, B两类光谱片层,在 此基础上分类构建子模型,以提高估测模型的稳定性。 (2)将植被指数NDV工与SR相互独立,对传统CASA模型作出改进。在估测林 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上结合Van't Hoff土壤呼吸模型,进一步反演出基于 NDV工指数和基于SR指数的林地土壤基础呼吸的空间分布。并将实测点按两类光谱 片层归入两个子模型中,以土壤基础呼吸为自变量,以实测有机碳为因变量,分别构 建出OC,一0.592 X Andvil }2‘和OCz一A5,厂 o.}sz + 3.944 px + 7.907两个子模型,来估测研究 区林地有机碳的分布。研究表明:子模型1中以基于NDV工指数的土壤基础呼吸作 为自变量,各类模型中以幂指曲线模型最优,复相关系数Rz为0.585 (P<0.05),平 均相对精度为82.80%。子模型2中以基于SR指数的土壤基础呼吸作为自变量,同时 引入数量化的坡向因子后的非线性模型,获得较高相关性,其复相关系数Rz为0.643 ( P<0.05,平均相对精度为84.47% o (3)通过有机碳模型的构建实现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反演,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不 同林分条件下林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顺昌林地土壤有机碳存在明 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而言,研究区林地土壤有机碳水平随着海拔、坡度、林龄的升 高而增加;阴坡的平均值略高于阳坡;杉木、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三类林地的土壤有 机碳平均含量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天然林土壤有机碳高于人工林。该结论与国内众多 学者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