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快激光水下烧蚀法制备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

0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2.15MB PDF 举报
"水中超短时间激光烧蚀合成氧化钼-二氧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一种新颖的纳米复合材料——氧化钼-二氧化钛(MoO3-TiO2)的制备方法,即通过水中超短时间激光烧蚀技术。这种方法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高效、精确且可控的纳米复合材料合成手段。 首先,论文介绍了冷等静压(Cold Isostatic Press, CIP)技术在粉末混合物压片过程中的作用。CIP是一种常用的粉末成型技术,可以将氧化钼和二氧化钛粉末均匀压缩成丸状颗粒,这为后续的激光烧蚀提供了理想的起始材料。这种预处理步骤对于确保纳米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接下来,研究的重点是利用飞秒激光烧蚀(ultrashort laser ablation)技术。飞秒激光拥有极短的脉冲持续时间,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材料进行高精度处理,避免了传统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热效应和材料损伤。在水中进行激光烧蚀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水作为良好的冷却介质,可以有效地吸收和分散激光能量,防止过热;二是水环境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激光烧蚀后,形成了稳定的MoO3-TiO2纳米复合材料。为了分析材料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者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进行了表征。TEM图像可以揭示纳米复合材料的粒径大小、形状以及内部结构,这对于理解其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能至关重要。 此外,论文还提到了带隙修饰(bandgap modification),这是评价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关键参数。MoO3和TiO2都具有宽的能带隙,分别对应于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和紫外区的光响应。当两者结合成纳米复合材料时,其带隙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可能增强复合材料的光吸收能力和光催化效率。这为潜在的应用,如太阳能转换、环境污染治理和光电设备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项研究通过水中飞秒激光烧蚀技术成功合成了MoO3-TiO2纳米复合材料,展示了该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潜力,并为未来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对材料的形态和带隙性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优化材料性能并拓宽其在能源、环保及光电子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