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Linux中断处理流程详解:异常向量表与中断入口
需积分: 23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0
1
收藏 306KB DOCX 举报
本文将继续深入探讨ARM Linux中断处理流程,重点聚焦于ARM异常中断的处理机制。ARM架构支持7种类型的异常中断,导致异常向量表需预留8个条目,每个条目4字节,总计32字节。中断处理流程的关键始于异常向量表,该表位于arch/arm/kernel/entry_armv.S汇编文件中。
异常向量表`vector_irq`是中断处理的入口点,其地址在内核启动时被设置为`__vectors_start`加上`stubs_offset`的值,这有助于实现位置无关编程,确保中断处理能正确跳转到处理程序。`stubs_offset`的计算依赖于异常向量表和处理程序的初始位置,以及它们在内存中的移动。
具体来说,内核启动时,异常向量表被复制到0xFFFF_0000,处理程序的stub则移动到0xFFFF_0200。为了适应代码搬移,汇编器在编写B指令时,会根据当前PC的偏移量进行调整。这意味着在编写中断处理程序时,需要考虑偏移量的变化,确保实际执行时能够正确地指向搬移后的`vector_irq`。
理解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
1. 异常向量表的结构:它包含多个条目,每个对应一种特定的中断类型,包括系统错误、未定义指令、预取地址错误、数据访问异常、异常返回、可屏蔽中断(IRQ)和快速中断(FIQ)等。
2. `vector_irq`的地址计算:通过`stubs_offset`与`__vectors_start`的差值,反映处理程序在内存中的实际位置,并将其添加到指令中的偏移量中,以适应代码搬移。
3. 位置无关编程:这种编程方法保证了程序在不同地址空间(如内核映射和用户空间)下的执行一致性,即使在动态链接和内存移动后仍能正确执行中断处理。
总结,深入研究ARM Linux中断处理流程,理解异常向量表的组织和偏移量计算至关重要,这有助于程序员编写出健壮且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的中断处理代码。理解了这些底层原理,可以更好地优化中断响应时间,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580 浏览量
2022-09-23 上传
2010-01-23 上传
2023-05-12 上传
2023-06-23 上传
2023-10-16 上传
2023-06-28 上传
2023-03-16 上传
2023-06-11 上传
国境之南Fantasy
- 粉丝: 570
- 资源: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