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埋深与断面形状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0 下载量 10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1.14MB PDF 举报
"本文探讨了巷道埋深及断面形状对围岩破坏规律的影响,重点关注塑性区分布、围岩位移量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巷道埋深的增加,塑性区逐渐扩大,当埋深达到900至1050米时,巷道整体进入破坏状态。此外,埋深的增大导致围岩的最大主应力值增加,进而使得围岩位移量增大。在不同断面形状中,圆形和椭圆形巷道的塑性区扩展范围较小,而梯形和矩形巷道则较大,其中梯形巷道的变形系数最高,最容易破坏,圆形和椭圆形巷道的破坏程度相对较低。文章还提及了工作面顶板的超前支承压力问题,特别是在旧空区煤柱宽度达到10米时,需采取震动爆破卸压措施以降低煤柱应力集中,确保支架的安全通过。" 本文针对煤炭开采中的巷道稳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工作面塑性区和顶板应力随煤柱宽度变化的演化规律。工作面顶板塑性区与煤柱宽度正相关,当煤柱宽度达到10米时,顶板破坏深度增加,出现离层现象。同时,煤柱宽度增加会导致顶板应力降低区扩大,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应力集中系数以及应力峰值距离煤壁的距离也随之增大,煤柱应力集中度提高,加剧了支架压死和大面积顶板垮落的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通过现场调研提出,对于10#煤层的“旧空区-走向小煤柱群”结构,可以通过震动爆破卸压来缓解应力集中的煤柱,确保支架能够安全通过。参考文献涉及多个领域专家的研究,包括深地煤炭开采理论、复采工作面顶板稳定性、冒顶区顶板断裂控制、厚煤层残煤采场围岩控制等多个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巷道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埋深和断面形状的影响,合理选择巷道形状以减少围岩破坏,并结合现场情况采取必要的应力释放措施,以保证工作面的开采安全和效率。同时,对工作面顶板的动态监测和预测分析至关重要,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避免大规模矿压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