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水资源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优化与贡献度研究

1 下载量 1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34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用水结构与其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者董冠鹏从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出发,对黄河流域进行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分析,关注的是该地区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用水效率问题。研究首先明确了黄河流域的定义,传统的地理界定方式可能因行政区的重复性导致无法准确衡量水资源的经济效益。因此,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界定方法,将黄河流域限定为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和山西六个省份,以避免混淆。 针对水资源稀缺性,文章指出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74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90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反映了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总量,然而,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和需求压力,局部地区的水资源供应可能存在紧张状况。通过对流域内各行政区水资源的用水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作者强调了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不同经济活动中的用水比例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研究发现,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作为基础性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相对较小,而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则因其更高的经济效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这提示黄河流域应调整其用水结构,如减少农业用水,优化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分配,同时确保生态用水得到合理保障。 关键词:“黄河流域”、“用水结构”、“经济发展”揭示了文章的核心议题。作者通过定量模型,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策略建议。本文旨在为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