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简单工厂第四形式-反射与别名解耦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598KB PPT 举报
本资源介绍了设计模式中的简单工厂模式,特别是第四形式——通过工厂反射实现。简单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设计模式,其目的是解耦对象的创建过程与使用过程,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来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而无需暴露其具体的实现细节。 首先,简单工厂模式的原始形式(第一形式)如`PersonDAO`和`Action`的实例化直接耦合,使得`Action`对`DAO`类有直接引用,这样修改DAO的实现时会影响到Action,不符合单一职责原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工厂方法,将对象的创建移到一个单独的工厂类。 第三种形式(第二形式)采用了面向接口编程,Action不再直接实例化`PersonDAO`,而是通过一个接口`IDAO`来操作。这种方式增强了代码的灵活性,当需要更换不同的DAO实现时,只需改变工厂返回的具体实现即可,无需修改Action代码。 然而,即使如此,Action仍然需要知道具体实现类的名称,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第四形式(工厂反射)通过将类名的别名与实际类名在配置文件中绑定,进一步降低了Action对具体类的依赖。`BeanFactory`类中的`getBean(String byname)`方法利用反射机制根据别名动态查找并创建对应的实例,从而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抽象和解耦。 这种形式的优点包括: 1. 面向接口编程:通过接口隔离,降低了类之间的耦合度,使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2. 反射机制:利用反射可以灵活地动态加载和创建对象,提高系统的可配置性和适应性。 3. 内存优化:通过限制实例数量,减少了内存消耗,有助于垃圾回收。 4. 降低硬编码:避免了直接在代码中写死类名,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测试性。 总结来说,第四形式简单工厂模式通过工厂反射实现了更高级别的抽象和解耦,使得代码更加灵活且易于管理。同时,它体现了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价值,即通过模式结构的运用,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