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与空间形态构成:新思路与实践探索
需积分: 5 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25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2012年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数字化技术对空间形态构成影响的研究论文,由艾小群、冯守哲和吴振东共同撰写。文章探讨了在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文化语境的变化,空间形态构成这一设计学基础学科如何演变和变革。"
正文:
空间形态构成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派,并在80年代传入中国,成为了设计教育的核心部分。传统上,教学侧重于手工操作和欧几里得几何形式,但日本等国家已将其发展为独立的专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构成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运用点、线、面、肌理和光影等元素在三维空间中创造美感,同时培养创新思维和手脑协作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技术对空间形态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论文指出,设计的形式、形态和意义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物质材料的塑造。数字化实践使设计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设计工具进行更高效的人机交互和体验设计,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深度挖掘。例如,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师可以实时预览、修改和优化设计方案,增强与用户的互动体验。
此外,数字化技术推动了设计的非物质化和非欧化趋势。设计不再仅仅关注物理空间的限定和构造,而是更多地涉及到虚拟空间、用户体验和感知的构建。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设计师能够创造出超越传统物理界限的沉浸式空间体验。同时,非欧化的设计理念挑战了传统的几何规则,鼓励更为自由流动、不规则的形态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论文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即重视思维的创新性和数字化实践的应用,强调利用计算机技术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以及深入挖掘设计知识。这些新思路意味着空间形态构成的研究需要更加关注动态的、用户参与的和多感官的体验,同时也要求设计师具备更强的技术素养和跨学科能力。
这篇论文揭示了数字化技术如何重塑空间形态构成的研究方向,强调了适应新技术环境的教育和实践需求。这不仅是对设计理论的贡献,也为未来设计教育和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2023-12-14 上传
2023-10-20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590456
- 粉丝: 1
- 资源: 883
最新资源
- Android圆角进度条控件的设计与应用
- mui框架实现带侧边栏的响应式布局
- Android仿知乎横线直线进度条实现教程
- SSM选课系统实现:Spring+SpringMVC+MyBatis源码剖析
- 使用JavaScript开发的流星待办事项应用
- Google Code Jam 2015竞赛回顾与Java编程实践
- Angular 2与NW.js集成:通过Webpack和Gulp构建环境详解
- OneDayTripPlanner:数字化城市旅游活动规划助手
- TinySTM 轻量级原子操作库的详细介绍与安装指南
- 模拟PHP序列化:JavaScript实现序列化与反序列化技术
- ***进销存系统全面功能介绍与开发指南
- 掌握Clojure命名空间的正确重新加载技巧
- 免费获取VMD模态分解Matlab源代码与案例数据
- BuglyEasyToUnity最新更新优化:简化Unity开发者接入流程
- Android学生俱乐部项目任务2解析与实践
- 掌握Elixir语言构建高效分布式网络爬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