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 802.17b-2007:弹性分组环(RPR)接入方法与物理层规格修订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1.09MB PDF 举报
"IEEE Std 802.17b-2007 是一个针对Resilient Packet Ring(RPR)接入方法和物理层规范的修订标准,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发布。该标准是IEEE 802.17标准的一部分,专门针对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特定需求。此修订版(Amendment 1)引入了空间感知子层(Spatially Aware Sublayer)。" IEEE Std 802.17b-2007标准详细定义了弹性分组环(RPR)技术,这是一种在局域网和城域网中使用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通信架构。RPR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与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相当的带宽,同时增加了网络容错和恢复能力,以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性能。 RPR的核心特性包括: 1. **双环结构**:RPR采用两个独立的传输环,一个顺时针传输,另一个逆时针传输。这样可以提供双向通信,并且在某个环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可以通过另一个环路继续传输,实现快速恢复。 2. **自愈环**:RPR具有自愈功能,即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重新路由数据包,几乎不引起服务中断。这种特性显著提高了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3. **公平访问控制**:RPR使用公平帧分配(Fair Frame Allocation, FFA)算法来确保每个连接到环的节点都能获得公平的带宽分配,避免了传统环形网络中的拥塞问题。 4. **空间感知**:Amendment 1引入的空间感知子层(Spatially Aware Sublayer)允许RPR网络检测并隔离局部故障,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容错能力。它能识别环上特定位置的故障,而不仅仅是整个环路的故障,从而实现更精确的故障定位和恢复。 5. **弹性分组**:RPR通过使用弹性分组来适应不同的服务质量(QoS)需求,允许对不同优先级的数据流进行区分处理。 6. **物理层规范**:标准也涵盖了物理层的详细规格,包括信号编码、传输速率、接口类型等,以确保RPR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RPR技术广泛应用于电信、电力、交通和其他对网络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它提供了高速、高效且灵活的网络解决方案,尤其适合需要高带宽和低延迟的应用场景。通过IEEE Std 802.17b-2007标准,网络设计者和工程师可以获得实现这些特性的具体指导和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