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电源下配网网损分摊策略与场景适用性研究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9 收藏 1.2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分布式电源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传统配网网损分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目前的研究焦点大多集中在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对于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的特性和影响研究相对不足。分布式电源因其出力特性,如“不发电”(即分布式电源停止运行)、“本地消纳”(即在并网点消耗)、“余量上网”(即多余的电力注入电网)等,带来了配网运行场景的变化,这对网损分摊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首先对这三种运行场景下的网损分摊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在不同场景下进行网损分摊的必要性和各自的特点。在“不发电”状态下,分布式电源本身并不消耗电网资源,因此网损分摊可能相对简单;而在“本地消纳”和“余量上网”情况下,如何准确计量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的贡献以及其对应的网损影响则更为复杂。 接下来,作者对比分析了传统网损分摊方法在含分布式电源配网中的适用性,指出这些方法可能存在效率低、不公或无法准确反映分布式电源影响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分布式电源的配网网损分摊方法,特别考虑了两种常见的计算分支,如按电量分配和按变压器容量分配。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下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分布式电源影响下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实例,作者选择了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作为模型,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网损分摊进行了计算,验证了新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种方法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分布式电源对配网网损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优化网损管理,减轻电网企业的负担,并提高电网设备的利用率。 总结来说,本文的关键贡献在于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网后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兼顾公平性和准确性的网损分摊策略,为电力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同时对于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