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近距离煤层下大断面开切眼支护技术与应用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60KB PDF 举报
"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大断面开切眼支护技术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极近距离煤层下进行大断面开切眼支护的技术问题,研究结合了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的围岩破裂分区方法。通过对上煤层采空区的影响分析,发现煤体一侧应力集中现象严重,影响范围可延伸至煤体侧4m,向下可达3m,同时底板破坏深度达到5.6m,较为完整的岩层存在于3.3m至5.6m之间。基于这些数据,研究建议工作面预开切眼的位置应至少与上煤层采空区走向保持5m的距离。 通过围岩破裂分区的现场测试,研究人员发现巷道顶板离层裂隙高度发育,超过1.8m的区域被视为严重破裂区,不适宜锚杆锚固。而巷道两帮1.5m以外的煤体完整性相对较好,适合进行支护。因此,设计中采用了长度为2m的锚杆,以便充分利用锚杆的有效长度。 在实际工作面开切眼施工中,采用锚网超前支护与架棚联合支护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这种组合支护方式不仅确保了开切眼的稳定性,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关键词包括极近距离煤层、开切眼、应力分布、综合机械化开采以及破裂分区,这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关注点。 该研究由多个科研项目资助,如黔科合J字[2011]2001号、黔教高发[2011]278号和毕节学院院科合字G2012012号。作者汪华君,男,1970年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博士后,专注于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领域的研究。共同作者还包括陈善乐、温良霞和吕邵文,分别来自毕节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该研究提供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大断面开切眼支护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方案,对于提升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炭开采提供借鉴,降低开采风险,优化开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