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制器时钟源配置与仿真:外部内部源解析

需积分: 50 54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8.44MB PDF 举报
"这篇文档主要介绍了在Ansoft与Workbench协同仿真中实现双向耦合的方法,并着重讲解了时钟源类型的细节,特别是针对PIC16F1936微控制器的时钟源配置。文档内容涵盖了外部和内部时钟源的分类,以及不同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在微控制器设计中,时钟源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设备的工作节奏和效率。时钟源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类型。外部时钟源依赖于外部电路,如振荡器模块(EC模式)、石英晶振(LP、XT、HS模式)和阻容(RC)电路。内部时钟源则内置在振荡器模块内,包括16 MHz的高频内部振荡器(HFINTOSC)、500 kHz的中频内部振荡器(MFINTOSC)和31 kHz的低频内部振荡器(LFINTOSC)。系统时钟的选择可以通过OSCCON寄存器中的SCS位来切换。 对于外部时钟源,用户可以通过编程配置字寄存器1的FOSC<2:0>位来选择复位时的默认系统时钟,或者在运行时通过写入OSCCON寄存器的SCS<1:0>位切换至Timer1振荡器或外部时钟源。EC模式下,外部时钟信号直接作为系统时钟,OSC1引脚用于输入,OSC2/CLKOUT可用作通用I/O或CLKOUT。EC模式有高、中、低三种功耗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频率范围。在EC模式下,振荡器起振定时器被禁止,上电或从休眠模式唤醒后无延时。 LP、XT和HS模式则适用于连接石英晶振或陶瓷谐振器。LP模式适合驱动32.768 kHz的音叉型晶振,XT模式适合中等驱动电平的谐振器,而HS模式则适合高驱动电平的谐振器。这三种模式通过调整内部反相放大器的增益来支持不同类型的谐振器。 文档中提到的PIC16F1936是一款采用nanoWatt XLP技术的8位CMOS闪存单片机,具有LCD驱动器功能,适用于低功耗应用。虽然文档部分内容涉及法律免责声明,但主要焦点仍然是时钟源配置和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正确配置时钟源对于微控制器的性能和功耗管理至关重要。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钟源模式,并确保遵循数据手册中的指导,可以优化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电源效率。同时,协同仿真工具如Ansoft和Workbench可以帮助工程师更精确地模拟和分析时钟源在系统中的行为,从而优化整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