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通量观测源区分布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73KB PDF 举报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通量观测的footprint及源区分布 (2005年) - 赵晓松, 关德新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在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通量观测数据,通过应用Schmid的FSAM(Flux_Source Area Model)模型来分析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源区分布特点。通量观测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大气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它能揭示森林对碳循环、水循环等过程的影响。 1. 源区分布特性: 研究发现,源区分布受气象条件影响显著。在不稳定的大气条件下,如湍流强烈时,观测到的通量信息源区距离观测塔较近,源区面积相对较小。相比之下,在稳定的大气条件下,源区分布更广泛。此外,非生长季节的信息源区通常比生长季节的更大,这可能与季节性植被活动和环境变化有关。 2. 主风向与源区范围: 在主风向200°~290°期间,生长季节不稳定条件下,通量测量的信息源区(置信水平P=0.8)主要集中在塔下风方向0~600米,垂直方向-300~300米的范围内。而在稳定条件下,这一范围扩大到0~1500米和-1000~1000米。非生长季节的源区范围在特定风向下与生长季节类似,但总体稍大。 3. 不同风向下的源区差异: 风向对源区的影响也体现在不同角度上。例如,当风向位于0°~90°、90°~200°和290°~360°时,尽管大气条件相同,源区的分布范围与主风向生长季的范围大致相当。 4. 信息来源的地域分布: 统计数据显示,大约76%的信息来源于西南至西北方向的阔叶红松原始林,这表明该区域是主要的通量贡献者。footprint(观测影响区域)的最大值出现在观测塔西南方100~400米的范围内。另一方面,来自北偏东方向城镇下垫面的信息非常少,而东南方向0.5公里以外的其他类型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贡献。 这项研究揭示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的复杂性,以及气象条件、风向和季节变化对源区分布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变化中的角色,以及制定有效的生态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