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舰艇编队协同防空效能建模与分析
PDF格式 | 734KB |
更新于2024-08-26
| 173 浏览量 |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网络化舰艇编队的协同防空效能分析,作者包括陈军、张新伟、张修社、高晓光和王小军,分别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和西安导航技术研究所。文章通过建立一系列模型,如协同探测、协同制导、协同控制决策和协同拦截次数模型,来构建舰艇编队的协同防空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网络化舰艇编队在现代海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防空任务中,协同作战能力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因素。论文"网络化舰艇编队的协同防空效能分析"深入研究了这一主题,旨在提高编队的防御效率和生存能力。首先,文章分析了编队协同防空的关键环节,这是理解整个防御系统运作的基础。
在协同探测模型方面,论文可能涉及如何通过网络化信息系统整合各舰艇的传感器数据,实现对空情的实时共享和联合分析,从而增强对敌方空中威胁的早期预警和定位能力。这样的模型可以提高整体的探测范围和精度,减少因单舰艇局限性造成的盲区。
协同制导模型则关注如何通过通信网络协调多艘舰艇的导弹或火炮系统,引导它们共同攻击目标。这可能涉及到目标分配算法、导弹飞行路径规划以及动态调整,以实现最优的打击效果。
协同控制决策模型可能包含了如何根据战场态势和编队内舰艇的能力,制定出最佳的指挥控制策略。这可能涉及到实时决策支持系统,使得指挥官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做出反应。
协同拦截次数模型则考虑了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拦截资源,通过合理分配拦截任务,确保尽可能多的敌方目标被有效拦截。这可能涉及到概率论和优化理论的应用,以预测和优化拦截成功率。
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论文验证了这些模型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与效能。这一步骤通常会模拟不同的作战场景,对比不同协同策略下的结果,以证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提升舰艇编队的防空效能。
这篇论文为网络化舰艇编队的协同防空提供了一套理论框架和评估方法,对于提升海军战术和战略层面的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研究成果也对未来的舰艇防御系统设计和升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推荐










weixin_38737283
- 粉丝: 3

最新资源
- FEUP-RCOM-Proj:实现串行端口安全文件传输与FTP自动化
- Postman最新Windows 64位版发布下载
- DB2数据库初学者常见问题解答指南
- C#实现OPC DA服务器通用库及驱动接口指南
- MSP430UIF仿真器全套技术资料详解
- winPcap编程手册及源码范例解析
- 12套精选毕业答辩PPT模板及答辩技巧
- VC++实现视图窗口鼠标捕捉的技巧
- CAS单点登录技术全面解析及实例应用指南
- 智能建站系统:自动采集发布,实现SEO优化与流量倍增
- Platzi Git/GitHub博客:深入代码管理与实践
- Windows环境下Python2.7与Scrapy1.1框架安装教程
- 实现CSS3鼠标悬停图片遮罩放大效果
- 掌握Eclipse: Jad.exe与Jadclipse_3.3.0.jar反编译插件使用指南
- 单片机与PC通过串口通信的实现方法
- 极点五笔输入法深度评测与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