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B技术与三层结构应用详解

需积分: 9 57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181KB PPT 举报
"基于EJB的技术-三层结构的理论和实现" 本文主要探讨了基于EJB(Enterprise Java Beans)技术的三层结构理论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EJB是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种组件化开发方式,类似于微软的MTS/COM+,并且利用RMI(Remote Method Invocation)进行对象间的远程通信。EJB是构建多层应用的理想选择,尤其是对于需要事务管理的企业级应用。 三层结构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将应用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表现层(Presentation Layer)、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和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 1. 多层C/S型数据库应用:在传统的两层C/S结构基础上,引入中间层(Middleware)或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应用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客户端仅负责界面展示。这减少了客户端的复杂性,客户端无需直接与数据库交互,只需与应用服务器通信,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性能。 2. 典型的三层C/S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客户端通过数据库驱动与中间服务器通信,中间服务器再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这样可以将负载分散,同时确保客户端的轻量化,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稳定性。 3. B/S型数据库应用:针对互联网应用设计,不需要专门的客户端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即可。通过Web服务器作为中间层,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交互,服务器再与数据库沟通。这种结构适合低速网络环境,易于部署和更新。 4. 结合三层C/S的B/S结构(四层):在这种混合结构中,Web服务器(Web Server)作为第一层,提供Web应用程序,与应用服务器交互处理业务逻辑,然后由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这样的设计使得系统既有B/S结构的易用性,又保留了C/S结构的高效性。 5. 使用多层分布式应用结构的优势:多层架构可以实现职责分离,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客户端专注于用户界面,中间层处理业务逻辑,而数据库层则专注数据存储和管理。此外,通过分布式的中间层,可以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基于EJB的三层结构提供了强大的企业级应用开发框架,能够有效地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同时通过分离关注点,使得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更为方便。无论是传统的C/S还是B/S结构,甚至是它们的组合,都能在不同场景下发挥出其优势。在实际开发中,开发者可以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