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地址法:解决哈希冲突的C语言实现

需积分: 17 0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6.77MB PPT 举报
链地址法,也称为拉链法或开放寻址法,是一种解决哈希表冲突的策略。在哈希表的设计中,当两个或多个数据元素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得到相同的哈希地址时,传统的固定位置存储就会出现冲突。拉链法通过将这些冲突的数据元素链接到同一个链表中,每个链表对应一个哈希地址,从而保持了数据的查找效率。 基本操作包括插入和查找。插入时,如果哈希值指向的链表为空,直接将新元素添加;若链表不为空,就沿着链表寻找空闲位置插入。查找时,同样先计算哈希值,然后在对应的链表中顺序搜索目标元素。 在这个例子中,给定的哈希函数是取模11,用于将数据分布到11个不同的链表中。对于给定的数据集 {47, 7, 29, 11, 16, 92, 22, 8, 3, 50, 37, 89},按照这个哈希函数,不同的元素会被映射到不同的链表上,形成动态的链表结构。 拉链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大规模的冲突,且插入和删除操作相对简单,只需要在链表中进行。然而,当链表长度过长时,查找效率会降低,因为可能需要遍历整个链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数据量和预期冲突率来权衡是否使用拉链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数据结构(C语言版)》这两本书是学习链地址法和C语言中实现哈希表的好参考资料,它们涵盖了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哈希函数的选择、数据的逻辑结构分析、数据结构的表示方法以及算法设计等内容。 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数据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理解数据结构的表示和处理,掌握算法设计,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考生需要熟悉线性结构、树结构和图结构等基本逻辑结构,并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设计高效算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应能熟练地用C语言实现链地址法,并能根据具体问题调整哈希函数和冲突解决策略,以优化数据存储和查询性能。例如,理解何时在数据分布均匀的情况下选择链地址法,或者在需要快速查找时选择其他冲突解决方法,如闭合寻址或再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