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P可执行架构:分而治之策略与设计过程详解
需积分: 9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94MB PPT 举报
可执行架构是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RUP) 中的一种关键概念,它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迭代和原型化方法来实现系统的结构设计。这种架构被称为垂直进化原型,其核心在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更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即"分而治之"的策略。
首先,"分而治之之道"体现在将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关注的是从功能需求出发,逐步细化到结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架构被视为软件开发中的关键位置,不仅关注软件的功能实现,还负责控制复杂性、支持重用和系统演化。架构设计不仅要处理静态的结构,还要考虑到动态场景,确保结构能够适应功能的变化。
在架构设计策略上,有两个关键点被提出:
1. 全面认识需求:通过深入挖掘和理解需求,特别是非功能需求,设计师将其扩展为一个多维度的需求分类图谱,如需求层次论,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个系统的整体性。
2. 关键需求决定架构:这个策略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关键需求的识别和满足对于架构的重要性。它既是防御性的,确保功能的实现,又是进攻性的,推动架构优化。从功能到结构的转变,是基于对关键需求的深入理解和优先级设定。
架构设计过程包括一系列活动,如组织文档、创建需求分类图、制定技术规范、冲突检测、负载平衡分析等。这些活动涉及多个角色,如分析师、设计师、协调员、程序员等,他们共同协作,通过使用工具如功能视图(FVS)、设计视图(PVS)以及版本控制系统(CVS),进行决策、交流和协同工作,确保架构设计的合理性。
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架构不仅在初期引导系统构建,还贯穿于运行、维护、移交、构造和细化等阶段,直至系统报废。它扮演着控制复杂性、支持系统演进和促进团队协作的关键角色。
总结来说,可执行架构是一个迭代和渐进的过程,通过策略化的设计和有序的流程,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易于管理的部分,并确保这些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适应性,从而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4-01-29 上传
2021-10-11 上传
2022-08-03 上传
2022-08-04 上传
341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花香九月
- 粉丝: 28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R语言中workflows包的建模工作流程解析
- Vue统计工具项目配置与开发指南
- 基于Spearman相关性的协同过滤推荐引擎分析
- Git基础教程:掌握版本控制精髓
- RISCBoy: 探索开源便携游戏机的设计与实现
- iOS截图功能案例:TKImageView源码分析
- knowhow-shell: 基于脚本自动化作业的完整tty解释器
- 2011版Flash幻灯片管理系统:多格式图片支持
- Khuli-Hawa计划:城市空气质量与噪音水平记录
- D3-charts:轻松定制笛卡尔图表与动态更新功能
- 红酒品质数据集深度分析与应用
- BlueUtils: 经典蓝牙操作全流程封装库的介绍
- Typeout:简化文本到HTML的转换工具介绍与使用
- LeetCode动态规划面试题494解法精讲
- Android开发中RxJava与Retrofit的网络请求封装实践
- React-Webpack沙箱环境搭建与配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