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规划:E-R模型与设计策略

需积分: 32 1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2.79MB PPT 举报
在"数据库规划-数据库设计与创建"这一章节中,主要探讨了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步骤和概念。首先,章节4.2.1聚焦于数据库规划,这是设计过程的基础。它涉及到实体-关系(E-R)模型的建立,这是一个用于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图形化工具。在E-R模型中,关键步骤包括: 1. 确定实体(表):将现实世界的对象抽象成数据库中的表格,每个实体通常对应一个表,表示其属性和关系。 2. 确定实体标识符(主键):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一项记录的字段,它不能为空且在表中必须是唯一的,有助于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确定数据元素(字段):字段代表表中的具体属性,如供应商ID(数字类型)和产品名称(文本类型),它们定义了表中存储的数据内容。 4. 确定关系(外键):表与表之间的关联通过外键实现,描述了实体间的依赖关系,如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模型,分别通过图4-4和图4-5展示。 接着,章节讨论了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内容和特点: - 数据库规范化:通过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 - 数据完整性保证:通过规则和约束,防止数据丢失或不一致,如通过主键索引(包括主键索引和普通索引)来加强数据完整性。 设计过程涉及两个主要特性: - 结构特性设计:静态的,关注数据库的整体布局,追求最小冗余和共享性,同时考虑未来扩展性。 - 行为特性设计:动态的,关注应用程序如何操作数据库,反映用户交互,随业务需求变化。 设计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如功能模型、逻辑设计(包括模式和子模式)、事务设计、物理设计以及与应用程序开发紧密相关的程序说明、子模式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等。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加载试验数据、调试、性能评估,直至达到用户满意度并最终投入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规划和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分阶段的过程,从概念模型到实际数据库的创建,涉及到数据模型的选择、模型的细化和优化,以及与实际应用的无缝集成,确保数据库能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