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地址计算与数组元素引用

需积分: 50 4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地址计算变量部分-编译原理(龙书)" 在编译原理中,地址计算变量部分主要涉及如何处理程序中的变量地址,尤其是数组元素的引用。在表达式如 ((i1*n2+i2)*n3+i3)*n4+…… 中,可以看到涉及了多个算术运算和变量的组合,这种表达式的地址计算是编译器优化和代码生成的重要环节。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递归公式来简化和计算这些复杂的表达式。例如,对于 e1= i1, e2=e1*n2+i2,e3=e2*n3+i3,可以递归地计算每个变量的值,直至得到最终结果。这种方法允许编译器逐步解析和计算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有效地生成对应的机器代码。 在涉及到数组元素的引用时,文法规则通常如下所示: L → id[Elist] | id Elist → Elist,E | E 这是为了描述如何访问数组中的元素,例如 `array[i]`。原始的文法可能会导致左递归,因此会改写为: L → Elist] Elist → Elist,E | id[E] 这个改写后的文法避免了左递归,使得解析过程更加高效。在这个规则中,`L` 表示数组引用,`id` 是数组名,而 `Elist` 是索引列表,可能包含多个索引,通过逗号分隔。例如,`array[i1][i2]` 在这里会被解析为 `L -> id[Elist] -> id[E1,E2]`。 在编译原理的课程中,通常会涵盖以下内容: 1. 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包括前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后端(目标代码生成)等部分。 2. 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研究如何用形式化方法描述语言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3. 词法分析器: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符号或 token。 4. 语法分析技术:如 LR 分析、LL 分析等,用于构建语法树。 5. 语法制导翻译:基于上下文无关语法的翻译策略,通常伴随着中间代码生成。 6. 存储分配:如何在程序运行时管理内存,包括栈、堆等。 7. 代码优化:提升程序的执行效率,包括删除冗余代码、常量折叠、循环展开等。 8. 目标代码生成:生成特定机器能理解的二进制代码。 教学设计强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结合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课程设计不仅包含理论讲解,还有实验环节,旨在让学生亲手构建编译器的部分组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编译原理。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实现编译器的不同阶段,以及了解编译器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