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进程与线程管理详解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6.79MB PPT 举报
"操作系统课件,包含了关于操作系统中进程、PCB、进程状态转换、信号量机制、管程、高级通信机制、线程及其与进程的比较、用户级线程和内核支持线程实现等内容,适合学习和复习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调度程序的执行。进程是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一次动态执行过程,它包含程序、数据及进程控制块(PCB)。引入进程概念可以实现多任务并行,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响应速度。 PCB(Process Control Block)是操作系统中记录进程状态和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它包括进程ID、内存状态、进程优先级、上下文信息等。因为进程的运行状态和信息都存储在PCB中,所以PCB被认为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通常经历三种基本状态:就绪、运行和等待。状态转换的典型原因包括:当进程被调度器选中时,它会从等待状态变为就绪状态;当进程获得CPU资源开始执行时,它从就绪状态变为运行状态;当进程需要等待某个事件(如I/O操作完成)时,它会从运行状态变为等待状态。 信号量机制是一种用于实现进程间同步和互斥的工具。在多进程环境中,若要实现对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可以通过P(Wait)和V(Signal)操作来管理信号量。当进程想要访问临界资源时,先执行P操作,若信号量值大于0,则减1并继续执行;若值为0,则进程进入等待状态。当其他进程完成对资源的访问后,执行V操作,若发现有等待进程,则唤醒一个进入就绪队列。 管程是由数据结构(包含临界资源)和在该数据结构上的一组操作组成,这些操作是原子的,确保了对资源的互斥访问。典型的管程结构包括管程变量、过程和初始化语句。 高级通信机制主要包括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和套接字等。这些机制使得进程间能够有效地交换信息,协同工作。 引入线程是出于提高系统并发性和效率的考虑。线程是进程中执行的更小的单位,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可以共享资源,切换成本较低,从而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 线程和进程的主要区别在于,线程是轻量级的,它们共享进程的资源,而进程拥有独立的资源。线程间的通信和协调更为简便,但并发控制也更复杂。 用户级线程的实现由用户空间的线程库完成,调度和上下文切换不涉及内核,效率高但存在全局阻塞问题,即一个线程的阻塞会导致整个进程阻塞。而内核支持线程的实现则由操作系统内核管理,可以实现更细粒度的调度,但上下文切换开销较大。 内核支持线程的实现方法通常包括两种:一对一模型(每个用户线程对应一个内核线程)和多对一模型(多个用户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线程)。一对一模型提供了更好的线程独立性,而多对一模型则减少了内核资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