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Ping过程:从ICMP到ARP的网络通信解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31 1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3
6
收藏 120KB DOC 举报
"华为内部培训文档深入解析了Ping工作原理,强调了ICMP请求回显、ARP请求应答在过程中的关键角色。通过一个具体的网络环境示例,展示了PC1如何通过RTA路由器ping通PC2的过程,涉及IP层封装、链路层封装以及FIB表查找和ARP广播请求的细节。"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Pin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诊断工具,用于测试两个网络节点间的连通性。在这个华为内部培训资料中,主要讲解了Ping操作背后的详细流程,特别是在华为网络设备环境下的具体实现。
首先,当PC1想要ping 11.1.1.2(PC2)时,它会创建一个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请求回显报文。这个报文会被送到IP层,在这里,源IP(10.1.1.1/24)和目的IP(11.1.1.2/24)被添加到IP头部。由于目标不在同一子网,IP层会检查路由表(FIB表)以确定下一跳地址。
如果在FIB表中找不到下一跳,那么PC1无法获取到下一跳的IP和MAC地址,导致无法继续封装以太网头部,因此无法完成ping操作。然而,如果找到了下一跳(如RTA),虽然知道了下一跳的IP,但还需要其MAC地址。这时,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机制被触发。
PC1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其以太网头部的目标地址设置为广播地址(ff:ff:ff:ff:ff:ff),源地址为PC1的MAC地址,而ARP请求中则包含PC1的IP和MAC,以及未知的下一跳MAC地址(用全0填充)。所有在同一广播域的设备都会接收到这个广播,包括下一跳设备RTA。
RTA接收到ARP请求后,识别出自己是请求的目标IP,并回应一个ARP应答,其中包含它的MAC地址。这样,PC1就能得到RTA的MAC地址,完成以太网头部的封装,将ICMP请求报文发送给RTA。RTA接收后,同样会通过ARP解析下一跳的MAC地址,将ICMP请求转发到PC2,然后PC2回应一个ICMP回显应答,经过相同的过程返回给PC1,从而完成了整个ping过程。
此过程揭示了网络通信中IP层与链路层之间的交互,以及如何通过ARP解决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问题。了解这些细节对于网络故障排查、网络优化和网络设计至关重要。
12425 浏览量
2759 浏览量
2024-06-13 上传
126 浏览量
174 浏览量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luzaijia
- 粉丝: 1
- 资源: 6
最新资源
- 点文件:我使用的各种计算机之间共享的点文件
- URLShortenerApp:使用TinyURL的API缩短URL的移动应用程序。 使用NativeScript构建
- UUID.js, 用于JavaScript的符合RFC的UUID生成器.zip
- matlab代码sqrt-ICML2020_SVMHeavy:支持ICML2020模拟的SVMHeavy版本
- BeckerAlliance
- vList.虚拟列表,cpp源码
- readme_generator:自述生成器
- ShopApp
- webGempa:网页设计tentang信息seputar bencana alam gempa dan cara-cara menanggulanginya
- FH,matlab排课源码+数据库连接,matlab源码之家
- wdb_scraper
- BvSshClient-Inst835.zip
- matlab有些代码不运行-NormFace:用于面部验证的L2HyperSphere嵌入式,在LFW上为99.21%
- Matlab对采样数据进行fft变换步骤含代码
- matlab/simulink搭建的电流滞环PWM仿真程序
- fen-eq04,概率数据关联算法matlab源码,mat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