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历史与结构:从B语言到标准C

需积分: 21 1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5.94MB PPT 举报
C语言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级编程语言,起源于B语言,特别是B语言的改进版,即D.M. Ritchie设计的C语言。B语言以其精炼和硬件接近性而闻名,但缺乏类型检查;而C语言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更多实用性和易用性。C语言的发展与UNIX操作系统的紧密联系尤其显著,B语言被用来编写最早的UNIX系统,而C语言则在1975年的UNIX第6版中崭露头角,因其优点突出而受到广泛关注。 1977年的《可移植C语言编译程序》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的普及,使其能够在多种计算机平台上实现,与UNIX的发展相得益彰。标准C语言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由Brian Kernighan和Dennis Ritchie合作编写,于1978年发布,标志着C语言的规范化和正式确立。此后,C语言逐渐超越了对UNIX的依赖,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之一,不仅应用于大型机,也扩展到小型机和微机领域。 1983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基于C语言的不同版本制定了ANSI C标准,这是对早期C语言的一个重要扩展。随后的K&R C语言指南进行了相应调整, ANSI C在1987年和1990年分别发展为87ANSI C和ISO 9899-1990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确保了C语言的标准化和一致性,为后续版本的编译器开发提供了统一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C编译器可能实现了一些特定的功能或语法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参考所用编译器的手册,本书的内容主要基于ANSI C。尽管如此,C语言的灵活性和广泛应用性使得它成为了程序员必备的技能,适用于各种软件开发场景,从系统级编程到应用级开发,都可见其身影。图中提及的“图中没有一条从入口到出口的路径通过A框”,可能是流程图中的一个概念,表示程序中存在死循环,这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错误,因为死循环会导致程序无法正常结束。理解如何设计正确的循环结构和避免死循环是C语言程序调试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