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解析:封装与增强目标类功能

需积分: 3 2 下载量 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401KB PPT 举报
"代理模式-设计模式课件" 代理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它允许我们在不修改原有对象的基础上,在其周围创建一个代理对象,通过代理对象来控制对原始对象的访问。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添加额外的功能,如日志记录、事务管理、权限控制等,同时保持原始对象的接口不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代理模式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代理类作为被代理类的替代品,它们都实现了相同的接口,使得客户端代码能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代理对象与被代理对象进行交互。代理类在调用实际业务逻辑之前或之后执行特定的附加操作,这些操作可以是任何与业务逻辑相关或不相关的行为,但通常包括日志记录、性能统计、安全控制等。 在实际应用中,代理模式有多种类型,包括远程代理、虚拟代理、保护代理等。例如,远程代理用于处理远程对象的访问,使得客户端可以像操作本地对象一样操作远程对象;虚拟代理则是在需要时才创建昂贵的对象,提高系统效率;保护代理则用于限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客户端才能通过代理访问。 在给出的部分内容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的代理模式示例。首先定义了一个业务接口`IHello`,包含一个`sayHello`方法。然后有一个实现此接口的`Hello`类,提供具体的业务逻辑。接着,创建了代理类`ProxyHello`,它同样实现了`IHello`接口,并持有`Hello`类的实例作为成员变量。在`ProxyHello`的`sayHello`方法中,代理类在调用`Hello`的`sayHello`方法前后添加了日志记录,即在方法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打印日志。 测试类`Test`展示了如何通过代理对象`ProxyHello`来调用`sayHello`方法,客户端代码无需关心实际的业务处理是由`Hello`还是`ProxyHello`完成的,这正是代理模式的魅力所在。 总结来说,代理模式是一种强大的设计工具,它使得我们能够为对象添加额外功能,同时保持原有接口的整洁。在Java等面向对象语言中,代理模式的应用广泛,无论是静态代理还是动态代理(如Java的`java.lang.reflect.Proxy`类),都能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管理代码,实现更复杂的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