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码表详解:基础字符与十六进制对应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9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收藏 192KB DOC 举报
标准ASC II码表是计算机网络和早期计算机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字符编码标准。它将二进制数值映射到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字符集,以便在不同设备间传输文本数据。ASCII码表最初由美国在1963年制定,包含了128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其特定的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编码。 ASCII码表的前32个字符,即0-31,主要用于控制字符,它们不直接表示可打印的字母、数字或符号。这些控制字符包括: 1. NUL (0):Null character (␀),无任何实际作用,常用于文件结束标记。 2. SOH (1): Start of Header, 用于标识消息的开始。 3. STX (2): Start of Text, 用于区分文本和非文本数据。 4. ETX (3): End of Text, 结束传输的起始符。 5. EOT (4): End of Transmission, 表示数据传输的终止。 6. ENQ (5): Enquiry, 请求响应。 7. ACK (6): Acknowledgment, 应答确认。 8. BEL (7): Bell, 响铃信号。 9-16: 各种控制字符,如退格(Backspace)、制表符(Horizontal Tab)、换行(LF)、垂直制表符(VT)、换页(FF)等,用于文本格式化。 从17号字符开始,ASCII码表进入可打印字符区,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以及特殊符号,直到第127号字符。这些字符能够表示英语语言的基础文本,被广泛应用于键盘输入、电子邮件、网页和其他文本密集型应用中。 总结来说,标准ASC II码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工具,对于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文本数据至关重要。了解这个编码系统有助于开发人员进行文本处理、数据通信和兼容性问题解决。通过掌握ASCII码表,用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内部的字符编码机制,从而提升在编程、网络通信和数据存储方面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