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失败对行为障碍儿童自我效能感及任务毅力的影响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308KB PDF 举报
"这篇学术论文探讨了成功或失败经历如何影响具有品行障碍的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任务持久性。研究由罗伯特·D·莱曼、史蒂文·普伦蒂斯-邓恩、大卫·R·威尔逊和斯蒂芬·A·邦菲利奥在阿拉巴马大学进行,发表于1984年10月的《心理学在学校》杂志第21卷。研究对象是24名被诊断为品行障碍的儿童,他们首先被引入一个模式匹配任务,然后评估他们的自我效能预期。接着,这些儿童被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反馈。最后,通过让他们自由尝试额外的模式匹配问题来评估他们的任务持久性,所有参与者在此阶段都收到失败的反馈。" 在本研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即他们是否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执行特定任务。对于品行障碍的儿童来说,这种信念可能已经受到挑战,因为他们可能经常遭遇困难和挫折。研究发现,经过成功反馈后,成功组的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这表明积极的结果可以增强这些儿童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相反,失败组在反馈后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变化,反映出失败经历可能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 任务持久性是指个体在面临挑战时继续努力的能力。在实验中,成功组在后续接收失败反馈时,仍然尝试了更多的问题,显示出更高的任务持久性。这一结果表明,先前的成功体验增强了他们在面对失败时坚持下去的动力。而失败组的尝试次数较少,这可能反映了他们的挫败感和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此外,研究还发现任务持久性和第二次自我效能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儿童在困难面前的坚持程度有关。这进一步证实了自我效能感在推动儿童面对挑战时的重要性。 这项研究强调了成功经历在增强品行障碍儿童自我效能感和任务持久性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失败经历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这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心理治疗师来说,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提示他们应注重创造成功体验,以帮助这类儿童建立自信,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