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诱导下草鱼肝细胞脂肪变性:脂代谢基因表达与活性氧动态变化

0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327KB PDF 举报
本文研究了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细胞在营养性脂肪变性过程中脂代谢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以及活性氧水平的变化,由李杨和吴恋两位学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进行的研究。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手段,深入了解草鱼营养过剩导致的肝脂肪变性的确切病理机制和动态过程。 首先,研究采用400 mol/L油酸作为诱导剂,对草鱼肝细胞进行48小时处理,通过细胞活力检测(CCK8)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来评估细胞健康状况和肝损伤程度。结果显示,随着油酸诱导的时间增加,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表明肝细胞损伤逐渐加重。 在脂代谢方面,研究发现脂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如SREBP-1c、ACC和SCD-1,在最初的24小时内表达上调,之后出现下调趋势,这暗示了在早期阶段,脂肪合成是活跃的。另一方面,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AR)在36小时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表明其在脂肪合成调控中的作用可能有一个动态的过程。 线粒体氧化相关基因CPT-1在0到36小时的表达持续上升,随后下降,这揭示了脂肪酸氧化过程在早期加强,但在后续时间点可能受到抑制,可能是为了平衡脂质积累。 脂蛋白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基因MTTP,其表达在0至24小时保持上升趋势,随后急剧下降并在36至48小时趋于稳定,说明脂蛋白合成和运输在脂肪变性初期可能有活跃的响应,但随后可能因适应性调整而减弱。 活性氧水平的检测显示,早期阶段(0至24小时)活性氧含量保持较低水平,但在36小时骤然上升,可能与脂代谢活动的加剧和潜在的氧化压力有关。当脂肪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持续的油酸处理会加速活性氧的生成,对细胞造成更大的氧化应激。 总结,本研究揭示了草鱼肝细胞在营养性脂肪变性过程中脂代谢基因的动态调控和活性氧水平的变化,为理解草鱼肝脏如何应对脂肪积累提供了关键信息,同时也提示了可能的干预策略,以预防或减缓这种疾病的发展。这一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中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