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F10x到GD32F10x移植指南

需积分: 50 55 下载量 1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9 1 收藏 2.16MB PDF 举报
"该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基于STM32F10x系列的应用程序移植到GD32F10x系列的过程,包括了硬件差异、内部资源对比、软件环境设置以及不同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针对外设如System、GPIO、TIM、CAN和ADC在移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STM32F10x和GD32F10x都是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但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制造商生产:STM32F10x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的产品,而GD32F10x则是由国内的GigaDevice(兆易创新)推出的,旨在提供一种国产替代方案。 移植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差异**:这两个系列的微控制器在硬件资源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比如管脚定义、外设接口、功耗管理等方面。这些差异需要在电路设计和代码修改时特别注意。 2. **内部资源对比**:比较两个系列的闪存大小、RAM容量、外设接口数量等,确保GD32F10x能够满足原STM32F10x应用的需求。 3. **软件环境设置**: - **Keil**:在Keil MDK 4或5中添加GD32F10x的设备支持,包括安装GD32F10x的 Device Pack 和配置工程。 - **GD-Link**:使用GD-Link作为GD32F10x的调试器,配置相应的驱动和支持。 - **J-Link**:如果原来使用J-Link调试STM32F10x,需要确认J-Link对GD32F10x的支持情况并进行适配。 - **IAR**:在IAR Workbench中添加GD32F10x设备,进行编译和调试环境的设置。 4. **外设移植**: - **System**:考虑HSE振荡器的使用,软件识别GD32和STM32的方法,以及GD32F10x的Flash读取速度优化。 - **GPIO**:可能遇到EXTI中断响应问题、特定GPIO端口特性差异,如PA8、PB1和PB2的特殊行为,以及GPIO上拉输入电平不正常的情况。 - **TIM**:TIM中断标志清除、输入捕获或正交编码配置可能需要调整。 - **CAN**:CAN模块在离线后恢复问题,以及接收数据丢失的问题。 - **ADC**:ADC数据采集异常,同步模式下的问题,以及DMA模式下通道数据错乱的情况。 移植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外设功能进行详尽测试,确保其在GD32F10x上的行为与STM32F10x一致。对于一些特定于128K及以下产品的问题,如EXTI中断响应异常、PA8特性等,需要额外关注。此外,对于超过256K代码大小导致的执行速度减慢问题,可能需要优化代码结构和使用更高效的编程技巧来解决。 从STM32F10x系列移植到GD32F10x系列涉及到多个层次的考虑,包括硬件兼容性、软件环境配置、外设驱动的适应性调整等,确保整个系统在新的平台上能稳定运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对两种微控制器有深入理解,还需要熟悉各种开发工具和调试技巧,以实现无缝迁移。